
情緒在思考中的地位
- 分類:精益專欄
- 作者:康東東
- 來源:紀檢監察室
- 發布時間:2020-11-19
- 訪問量:0
中國的傳統觀點認為:情緒會破壞思考。好的思考者,特別是處在決策過程中的思考者被認為應該是冷靜的、超脫的、不受情緒影響,只考慮事實本身而不考慮它們是否與自己的情感需求有關,正所謂“慈不掌兵,義不掌財,情不立事,善不為官”。
但是人不是冷冰冰的機器,不管我們有沒有感覺到,情緒必然會摻雜在人類思考的過程中,并對思考的結果產生影響。情緒影響思考大致從三個方面:第一種情形下,情緒是由最初的感覺觸發的。簡單的說就是你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,將影響你今后對此人的一切思考。如果你對一個人第一印象很好,那么他提出的觀點你往往會持信任、支持的態度;如果你對一個人第一印象很不好,那么他提出的觀點你往往會持懷疑、否定的態度;第二種情形,強烈的背景情緒會影響思考,例如恐懼、憤怒、嫉妒等,這種情緒背景會限制和影響所有認知。有些人平時聊天觀點明確,口才很好,但是在正式場合當眾發言就會語無倫次或者詞不達意,就是被情緒影響到思考;第三種情形碰到了可能會引發情緒的時點,一般是你必須做出抉擇,而這種抉擇或多或少、或長或短的影響到你的價值觀的時候。
工作中我們都希望每個人能夠做到“對事不對人”,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項工作,特別是在進行集體討論和決策時,能夠做出對集體有益的選擇,發揮集體的力量。所以正確的認識情緒在思考中的地位和所能產生的影響,能夠幫助我們認清自己:我在思考或者決策時摻雜的情緒到底是什么?我做出贊成或者反對的決定到底是針對人還是工作本身,要知道在工作中,好的創意和提案與人的品格、個人感官無關,只有讓情緒成為思考的一部分,讓情緒變得合理,才能在思考時做出最正確、合理的抉擇。
OFFICIAL ACCOUNTS
關注我們的公眾號

ONLINE MESSAGE
在線留言